①料检验。主要是对面料的伸缩率、色牢度、耐热度的理化检测,查验缺陷,测宽幅,整理纬斜和热预缩等。
②制订规格型号和样版。依据衣服款式、规格型号、面料特性和缝纫工序要求,用硬纸板做成划样用的衣片样版,并制订规格型号配搭等。
③排料。将各衣片样版排列在面料上或与面料宽幅同样的紙上,以求最大限度地提升面料使用率。
④划样。按排料确定的格式,依样版划出衣片轮廓和记号。成批大的产品通常用漏花样板(将排料线路钻成等距连续针孔的样版),以刷样(用粉未刷入孔内使之漏下显现出来)替代划样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現用以时装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软件(CAD),按样图或比例绘制排料图的新技术应用。
⑤辅料。按排料划样所需长度、宽幅、数量,将面料多层叠铺在剪裁台上。50年代除手工制作辅料外,采用手推车或来回式电动式辅料机操作。八十年代应用微电脑操纵的自動辅料机,能自動进行正、反面交叉或单面辅料,自動理边、计数等。
⑥开裁。按划样线路将面料裁成衣片。通常用立式电剪刀(见日用五金),最高开裁厚度可达160mm,薄型织物约200层。因此还会有各种各样辅助剪裁机械设备,如带式裁布机(又被称为环形刀裁剪机)、冲裁机等。六十年代末出現使用电脑控制的自动裁剪机(CAM)。
⑦分包。将裁好的衣片按不同的规格、颜色归类,分成若干包。
⑧编号。将一件(包)服装的各组合衣片编成同一个顺序号。有以包编号或以件编号两种。衬衫、睡衣等产品通常以一匹同色原料按序编号,对易产生色差的采取分层以件编号。用自动号码机打印。
⑨扎包。将产品的组合裁片按规定的搭配要求包扎在一起,并在包外注明标号,挂上标签。